媒体聚焦
中天淮安:全球最大钢帘线生产基地上演“工业光合作用”
中国冶金报社 通讯员 杨洁珉 王鑫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时,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中天淮安)70万平方米的光伏矩阵悄然启动。钢蓝色的厂房顶上,10.4万块单晶硅板如同向日葵般自动追光,将金色能量注入生产线——这是江苏淮安盐河北岸正在建设的全球最大单体钢帘线生产基地上演的“工业光合作用”。 图为光伏发电。 (中天淮安 供图) 光伏赋能:钢花与霞光共舞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中天淮安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应用。该公司远期规划建设17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建成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8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2.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7万吨。这一减排效果,相当于新增350万棵成年树木的碳汇能力,不仅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还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 “我们积极落实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厂区屋顶等空间铺设光伏板,实现绿色电力的自发自用。”中天钢铁集团总裁助理,中天淮安总经理、党委书记陈军召向笔者展示实时数据屏:光伏矩阵正以每秒4兆瓦的速度输送“绿电”,足够同时点亮4万盏节能灯。 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一片银蓝色的“海洋”上——这不是湖泊,而是一座由光伏板搭建的停车场。“这不仅是停车场,还是一座‘隐形电站’。”环保能源处副处长孔亮介绍道,头顶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高效运作,不仅能遮阳降温,使车下温度比普通露天停车场低5摄氏度~8摄氏度,还能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清洁电力。下一步,该公司还将探索储能技术,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 废酸重生:酸液的轮回之旅 在工业生产中,废酸处理一直是制约行业绿色发展的技术瓶颈。中天淮安以技术创新破解这一行业痛点,在每个分厂均配备独立的酸再生中心,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废酸循环再生零排放目标。 走进钢帘线一厂的酸再生中心,深褐色的废酸液经过多道工序,重新变得清澈透亮。环保能源处见习主管甄胜虎轻触控制屏,再生酸通过管道重新回到生产线循环使用,全程密闭运输杜绝了泄漏可能。 “单套酸再生设备建设成本超过2000万元,但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远超预期,不仅大幅减少新酸液的采购量,还避免了因废酸处置产生的运输、填埋等二次污染,真正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模式。”孔亮算了一笔环保经济账:每生产1立方米再生酸,可减少0.9立方米废酸委外处置,减少1立方米漂洗水废水处理,减少新酸投用0.628立方米。这相当于给每卷钢帘线配置了专属“肾脏”系统。 智慧节能:热浪中的“绿色密码” 在半成品区,孔亮指着银色管网解释:“这些‘热能血管’把废热变成蒸汽,既用于液槽加热,又能为食堂和浴室供热。”中天淮安在产线全线安装余热回收装置,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转化为可利用的蒸汽,回收量占总用气量的40%。这一措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 此外,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采用蒸汽节能器、雨水收集系统等先进技术,并全部使用一级能效电机,使整体能源消耗降低超10%。 夜幕降临时,厂区智能照明系统自动切换至月光模式。中天淮安全面推广国家重点节能型绿色照明光源,结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按需照明、自动调光,节电率高达50%以上。“从一度电、一滴水到一克煤,我们力求挖掘每一份资源的潜力。”环保能源处能源专员李振林说。 当传统钢铁企业开始计算每一束光的能量、追踪每一滴酸的旅程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力量,还是工业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 【发布日期:2025-06-11】
中天钢铁集团首届班组长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为全面检验班组长的综合能力,5月30日,中天钢铁集团首届班组长大赛决赛及总结表彰活动在集团总部举行。经过3个月的激烈角逐,来自常州、南通、淮安三大基地的15名优秀班组长从200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在总决赛中争夺“卓越班组长”荣誉称号。 本次大赛以“培育卓越班组长 助力创新增效益”为主题,由集团工会于今年3月启动,分为预赛、初赛、复赛三个阶段,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管理能力等多个维度,旨在全面提升班组长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实践水平:3月200人报名参赛,经8天闯关答题与线上挑战赛(预赛)筛选出78人;4月通过班组管理专题培训及理论考试(初赛)晋级30人;5月19日通过班组展示与现场答辩(复赛)确定15人入围决赛。 决赛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赛段。上午赛段包括班前会模拟和文案写作两个环节。首先进行的是班前会模拟环节,选手们需要模拟组织一场高效的班前会议,他们或站或坐,神情专注,仿佛真的在管理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紧接着是文案写作环节,参赛者们在安静的环境中笔走龙蛇,他们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露出对文字的精雕细刻。这两个环节重点考察班组长的日常管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下午的现场实操考核中,选手们通过模拟的生产环境,对安全、TPM(全面生产维护)、“6S”管理三个不同的现场中寻找潜在的隐患,选手们冷静分析,迅速制定应对措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最终,来自常州基地的唐晓阳、王浩楠、杨昕赟,南通基地的张亮亮、韩金池,以及淮安基地的宁悦获评“卓越班组长”。南通基地的顾沈阳、集团部室的许伟杰等9人获评“优秀班组长”。 在总结表彰环节,南通公司数字化控制中心水洗分盐班长张宏旭作为班组长代表进行发言,分享了参与本次活动的心得和后续规划。与会领导为获奖的班组长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这次大赛对我而言,让我在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得到了充分锻炼。同时,我对安全隐患排查、TPM(全面生产维护)以及‘6S’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为系统、清晰地掌握。这次大赛就像一个精准的‘助推器’,推动着我不断挑战自己,实现突破。”获得本次大赛最高分的唐晓阳分享道。 “集团如今已拥有三大生产基地,班组长群体庞大,人数超过500人。提升班组长群体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和综合素养,有助于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党群工作部部长助理陈慧说道。 “此次大赛不仅是一次技能比拼,更是一次经验分享与提升的宝贵机会。”集团副总裁、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军表示,集团将持续打造“精锐班组长特训营”人才孵化品牌,通过建立创新工作坊、开展“金点子”擂台赛等方式,将大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挖掘和培养更多优秀的基层管理人才,为集团建设“备受尊敬的世界一流钢铁联合企业”注入更多新动能。 文字:杨洁珉 恽婷 张科芬 图片:陈明 相关新闻: 精益求精 锻造基层管理“基石” 集团首届班组长大赛决赛圆满收官(今日武进) 精益求精 锻造基层管理“基石” 中天钢铁集团首届班组长大赛决赛圆满收官(交汇点新闻)
【来源:常观 】 【发布日期:2025-06-03】
中天钢铁集团:党建引领聚合力 端午传承共前行
为深化社企合作、凝聚发展合力,5月29日下午,在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钢铁集团”)党群服务中心,中天钢铁集团直属党支部与遥观镇印墅社区党总支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共同构建“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现场,印墅社区党总支书记杜英帅、中天钢铁集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歆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协议。印墅社区党总支副书记蒋春、副主任朱晓旦,中天钢铁集团工会副主席、党群工作部部长刘磊共同见证签约。 作为紧密邻里,中天钢铁集团与印墅社区长期保持良好互动,携手解决了周边出行、环境改善等多项民生关切。近年来,印墅社区党总支紧扣“心心相印”党建品牌,坚持以小切口推动大服务,用心用情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杜英帅表示,双方要将党建共建作为加强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共同在新时代征程中展示新成绩、新进展、新胜利。 值此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双方还在党员活动室举办了温馨的端午主题活动。折叶、填米、裹馅、扎绳……中天钢铁集团人才公寓职工家属与印墅社区居民代表欢聚一堂,巧手翻飞间,饱满的粽子便堆满了竹筐。现场欢声笑语,邻里间话家常、传技艺,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与文化传承的暖意。 “每逢传统节日,中天钢铁集团都会在生活区精心组织各类民俗活动。这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更是中天钢铁集团‘家文化’理念和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让广大职工及家属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中天钢铁集团后勤服务部物业服务班长刘佳说道。 两大党支部还一同走访看望了印墅社区退伍老兵,向他们送上鲜花、粽子等慰问品,并致以节日的问候与崇高的敬意。软糯香甜的粽子,不仅传递了舌尖的美味,更承载着深深的关怀与祝福。 中天钢铁集团:党建引领聚合力 端午传承共前行(新华网) 中天钢铁集团:党建引领聚合力 端午传承共前行(江苏经济网) 中天钢铁集团:党建引领聚合力 端午传承共前行(学习强国) 中天钢铁集团:党建引领聚合力 端午传承共前行(今日头条)
【来源:江苏经济报 】 【发布日期:2025-05-30】
中天钢铁集团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4688个单位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本部)位列其中。这是集团继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后,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斩获的又一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中天钢铁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将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入企业发展:通过党委班子“带头学”、基层党干部“重点学”、党员干部“个人学”等多种方式,深化思想教育;累计开展超百场“道德讲堂”,以“唱一首歌曲”“诵一段经典”等形式,在员工心中播撒“道德的种子”;常态化举办“美丽中天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特色评选活动,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超百人荣获区级以上党、工、团荣誉。 作为江苏省AAA级质量信用企业,集团以“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为准则,先后制定多项制度规范信用管理活动,获评“江苏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并通过《集团协商合同书》保障职工权益;倾力打造《中天钢铁集团企业文化精品名录》等文化成果,组建“百名宣讲员”队伍,推动企业文化落地;成立志愿者协会(累计服务3500人次、超万小时)、“爱心基金”(累计捐出300多万元),并连年开展职工子弟夏令营(累计参营1200人次),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把爱心洒向员工”的承诺。 集团副总裁、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军表示,此次中天钢铁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思想铸魂、道德润心、法治立信、文化养根、责任彰义、机制固本的生动体现,也是对中天钢铁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高度认可。 今后,中天钢铁将继续以“钢的意志”坚持守正创新,以“火的热情”精细深耕,让文明的璀璨光芒在班组、车间熠熠生辉,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天智慧与责任担当。 中天钢铁集团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化龙巷) 中天钢铁集团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天钢铁集团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新华网) 中天钢铁集团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交汇点) 中天钢铁集团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学习强国) 中天钢铁集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经济报) 中天钢铁集团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苏商精英大会)
【来源:常观 】 【发布日期:2025-05-28】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一要求与中天钢铁集团近年来推进产改的实践高度契合。集团始终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为价值引领,推动工人从“钢铁脊梁”向“新时代工匠”蜕变,为总书记擘画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蓝图写下生动注脚。 立柱架梁,让产业工人站在聚光灯下 在中天钢铁的荣誉殿堂里,一组数据熠熠生辉: 全国劳模1人、全国五一奖章3人; 省级劳模(工匠)及技术能手9人; 2024年发放技能津贴超1300万元。 “劳模还能当工会副主席!”这一制度创新打破了传统职业天花板。全国三八红旗手蒋彩琴以劳模身份,深度参与企业治理——她推动建设的江苏省首个产业工人疗休养基地,已服务超2000名职工,并多次在集团职代会上提交提案。“以前觉得劳模就是个称号,现在真能为企业发展建言。”她感慨道。中天钢铁创新性地推出劳模(工匠)兼职工会副主席制度,为优秀产业工人参与企业治理开辟了新渠道,稳步提升了优秀产业工人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 2019年4月,在省、市、区总工会的指导下,中天钢铁在全省率先落地《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由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亲自挂帅担任产改组长,构建起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实施方案》包含技能培训强化、薪酬体系优化和创新平台搭建等举措,不仅提升了产业工人的专业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实现了优秀人才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同时,集团通过修订《中天钢铁荣誉管理办法》,构建起覆盖集团级到国家级的五级荣誉梯度,其中个人最高奖励可达50000元,集体类最高可获一次性奖励30000元,充分彰显了企业对产业工人价值的认可,“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氛围在企业内蔚然成风。 创新沃土 车间里的“发明家联盟” 走进南通基地的“孟凡挺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挂满的32项国家专利证书无声述说着这里的传奇。这个由30余名优秀产业工人组成的“发明家联盟”,用12年时间完成了近600个技改项目,带出10余名技能高手徒弟,该工作室获评“中国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像这样的创新阵地,在中天钢铁已有15个,其中5个获市级称号:常州基地的孔亚东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由江苏省机冶石化系统“十佳行业工匠”孔亚东牵头成立,截至目前累计授权专利40余项(含4项发明),2个QC课题荣获2023年全国QC小组交流活动专业级成果奖项;由集团一级技师夏萍担任负责人的同创工程创新工作室,5年培养600名电焊工,21人成为技术骨干…… 集团坚持多点用力、表彰激励,让产业工人集聚“有阵地”。自2022年起,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三室一家”(“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仅2024年就诞生145项职工“五小”创新成果,推动阵地建设深化服务,更紧密地贴合生产需求,让车间变成了技术攻关的“创新孵化器”。 技能晋升 打破“天花板”的造星计划 “过去工人干到顶也就是班组长,现在技术好能当副厂长!”2019年通过公开竞聘成为特钢公司厂长助理的李乾坤,是中天钢铁“三通道”晋升体系的受益者。为推进产业工人培养通道建设,中天钢铁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创建完善了人才培养、选拔的“三通道”建设体系。这套覆盖管理、技术、技能的立体化晋升体系,让一线工人有了“技能换前途”的底气: 管理通道破壁垒:2017年至今,通过公开竞聘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的员工达150人; 技术通道育后备:2019--2023年间,“青苗计划”培训人数近150人; 技能通道显价值:二级技师月津贴达1200元。 “三通道”不仅打破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传统模式,更通过精细化的通道设计,通过分列通道,使“管理通道”干部队伍精干提效;分向发展,使“技术通道”人才队伍泾渭分明;课题引领,使“技能通道”成为工匠的摇篮;规范制度,引领人才价值导向。 自2017年启动职工晋升“三通道”改革以来,中天钢铁已组织公开竞聘十余次,提供厂长助理、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二级技术助理等重点岗位,让集团每个“细胞”的活力都尽情涌流。 在中天钢铁的舞台上,众多产业工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初心如磐,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从“十年人才强企规划”的宏伟蓝图,到“百名硕博人才引智计划”的积极实施;从员工职业发展“三通道”改革的深入推进,到全岗位公开竞聘模式的广泛应用……中天钢铁始终将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建设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淬炼出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钢铁铁军。 从“工”到“匠”,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钢铁洪流中绽放光彩。中天钢铁的产改实践印证:当工匠站上“C位”,技能成为硬通货,传统制造业也能迸发新质生产力。“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示范引领单位”等多项荣誉,见证着这场变革的力量。 而今,这座“钢铁匠人”的摇篮,正以创新为火炬、人才为引擎,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蓝图上,续写“劳动创造幸福”的时代篇章。 (恽婷 杨洁珉) 相关新闻: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中国钢铁新闻网)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江苏经济网)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江苏经济报)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今日头条)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学习强国)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今日武进)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新华网江苏频道)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世界金属导报) 匠心铸就新时代“铁军”——看中天钢铁如何锻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杆(中国常州网)
【来源:化龙巷 】 【发布日期:2025-04-29】
中天钢铁:创新引领 铸就“钢铁洪流”
【来源:常观 】 【发布日期:2025-04-10】
中天钢铁获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近日,江苏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再出实招,省人社厅、工信厅联合授予全省61家重点企业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这是国内首次由省级层面系统性向产业链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中天钢铁集团位列其中。 这是国内首次由省级层面系统性向产业链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自主评审专业类别以工程系列为主。据悉,这61家重点企业覆盖江苏“1650”产业体系全部16个产业集群,既有链主企业,又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中天钢铁优特钢生产一线,32岁的李秭城工程师正带队攻关多个精益改善项目。这位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生通过公开竞聘晋升一级技术助理,切身感受到企业人才机制的活力:“工程师资格是中天钢铁自主评审的,未来的高级工程师评审也能在这里完成,既缩短了青年职工的成长周期,更让我们心无旁骛投入技术创新。” 人才,始终是中天钢铁发展蓝图中的高频词。多年来,企业通过实施“人才强企十年规划”“职业发展‘三通道’体系”“高层次人才引智计划”“干部队伍管理改革方案”等系统性工程,构建起“精准引才-联合育才-科学选才-梯队储才”的强企生态链,目前,企业已形成2500余人的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团队,其中工程师及以上占比30%。 “这项改革赋予企业精准评价人才的主动权,既是对企业的鞭策,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与挑战,更能推动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和发展。它将有效激活专业人才创新动能,为企业人才储备带来切实‘红利’。”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吴敏刚介绍,中天钢铁主要有机械、冶金两类专业技术人员。过去,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需经市人社部门、冶金专业高级工程师需报送省冶金行业协会评审。 如今,中天钢铁获得的“高评权”,允许企业依据“不低于省标、突出产业特色”的原则来制定评审标准。评审将重点聚焦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实际贡献,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核心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据悉,本次获权企业需严格遵循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评审原则,规范执行申报、评审、公示等流程。后续,中天钢铁将建立由集团领导牵头的监督委员会,通过组建专家库、实施信息化管理等举措,确保职称评审工作规范、公开、透明,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关新闻: 中天钢铁获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世界金属导报) 中天钢铁获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现代快报网) 中天钢铁获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今日头条) 中天钢铁获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无锡快报)
【来源:今日武进 】 【发布日期:2025-04-10】
中天钢铁集团捐资2亿元助力沪常医疗协作升级
3月29日,中天钢铁集团助力新北区卫生健康事业暨上海市同济医院——新北区第二人民医院(奔牛人民医院)合作签约仪式在常州市行政中心举行。此次合作标志着沪常医疗资源跨区域整合迈入新阶段,通过中天钢铁公益赋能与上海顶尖医疗资源的深度协作,新北区将加速构建“家门口的上海级医疗服务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此次合作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根据协议,上海市同济医院将通过技术输出、管理赋能和人才培育等方式,全面助力新北区第二人民医院建设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中天钢铁集团作为重要支持方,将捐资2亿元用于新建门急诊综合大楼,为周边30万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家乡是根,民生是本,中天钢铁的成长始终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表示,中天钢铁近年来持续向奔牛人民医院捐赠磁共振成像仪、骨密度测量仪、电子胃肠镜等诊疗设备、支持门诊楼改扩建超5000万元。从不断改善基础医疗设施到此次引入顶尖医疗资源,中天钢铁以切实行动聚焦医疗健康领域,既是回应百姓“病有良医”的期盼,更是践行“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基因”的初心。数据显示,新建综合大楼投用后,医院日接诊能力将提升3倍,分级诊疗体系落地后“小病不出镇、大病有保障”将成为现实。 创业24年来,中天钢铁始终以“致富思源、义利兼顾”理念,书写新时代民企答卷,累计社会捐助超12亿元。此次医疗协作升级,不仅为“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注入健康动能,更为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民企参与样本。未来,企业将继续秉持“造福家乡、回馈社会”的宗旨,持续深化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战略投入,助力常州建设幸福城市标杆。(杨洁珉 王晶晶) 相关新闻: 中天钢铁集团 捐资2亿元助力沪常医疗协作升级(江苏经济报电子报) 中天钢铁集团捐资2亿元助力沪常医疗协作升级(江苏经济报) 中天钢铁集团捐资2亿元助力沪常医疗协作升级(今日武进) 中天钢铁集团捐资2亿元助力沪常医疗协作升级(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天钢铁集团 捐资2亿元助力沪常医疗协作升级(世界金属导报)
【来源:中国常州网 】 【发布日期:2025-04-01】
中天钢铁集团再获2项国家级质量荣誉
近日,2025年中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成果发表交流系列活动——精益现场管理改进暨5S管理改进(第一期)在广西南宁举行,共发布精益现场管理改进类项目、5S管理改进类成果113项。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钢铁集团”)报送的《降低焦炭返焦率》和《转炉长寿命炉龄项目》两个精益项目凭借内容的专业性、严谨性、翔实性以及发表人的优异表现,获得评委高度评价,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双双斩获该类项目全国“示范级”称号。 据悉,两大课题严格按照精益流程改进方法开展攻关,从问题明确、目标设定到真因分析、对策制定与实施,全过程科学严谨。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形成标准化文件,现场改善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 《降低焦炭返焦率》项目由中天特钢烧结厂铁前工艺工程师李秭城发表。他与质量管理处金相检测组组长杨博已是连续两年搭档,他们凭借条理清晰的表达和默契配合,帮助团队连续两年斩获“示范级”荣誉。 高炉冶炼中,焦炭作为核心原料,在运输和储存环节易破碎,导致高价值焦炭劣化为低价值返焦,影响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该项目团队通过深入分析,聚焦4个关键问题,制定8条改进对策,最终实施5条最优方案。 项目中的创新举措包括:优化焦炭上料流程,减少料口数;采用抓机和港吊同步卸货,提高效率;改进料口角度和材质,降低冲击力;降低堆料机高度,减少堆料落差。”李秭城介绍,项目实施后,焦炭返焦率显著降低,年经济效益超千万元。此外,项目已授权3项专利,展现出良好的推广价值。 《转炉长寿命炉龄项目》由中天特钢炼钢厂见习工长刘明鹏与搭档于海燕发表。该项目通过优化耐材使用和工艺参数,显著提升转炉炉龄,帮助企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选择性炉役以把握市场行情。项目实施后,耐材使用量降低,产量显著提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备赛期间的反复练习让我们在现场项目发表时胸有成竹。与优秀课题发表人同台竞技,对个人成长和生产进步都有很大启发。”首次参加精益项目发表的刘明鹏说道。 据悉,中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成果发表交流系列活动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质量》杂志社主办,旨在激励各类组织深入推进现场管理和质量改进工作。参与活动5年来,中天钢铁六西格玛精益项目累计获评全国“示范级”5个、“专业级”1个,黑带项目累计获评“示范级”3个、“专业级”3个,展现了中天钢铁集团在质量创新与精益管理领域的卓越实力。 中天钢铁集团再获2项国家级质量荣誉(今日头条) 中天钢铁集团再获2项国家级质量荣誉(强国号) 中天钢铁集团再获2项国家级质量荣誉(中国常州网) 中天钢铁集团再获2项国家级质量荣誉(中国钢铁新闻网)
【来源:江苏经济网 】 【发布日期:2025-03-25】
董才平:产能治理的当务之急是拧紧新增产能的“水龙头”
图为董才平接受中国冶金报社两会报道组记者专访 “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出台,会带来一系列激励政策落地。我相信,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肯定能‘破开冰’‘跨过山’。”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在新基建、新能源方面放开准入标准,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进来,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他重点提到了钢铁行业产能治理问题。“面对钢铁行业新形势,工信部修订产能置换办法,是及时的、有必要的。”董才平强调,钢铁行业产能治理要抓住“强供给、弱需求”的矛盾。“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拧紧新增产能的‘水龙头’;二是给转型升级走在前的企业开‘绿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董才平建议,进一步优化产能治理机制,建立支持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有效机制,推动钢铁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关税潮”来袭 钢企要着力练好内功 目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韩国等国家对我国钢铁产品掀起新一轮“关税潮”,出口形势愈发严峻。 “2024年,中天钢铁顶住压力,保持了一定规模的出口市场份额,钢材出口业务实现‘量效双升’,产品远销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董才平表示,“未来,国内钢材消化压力将越来越大,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董才平建议,为应对国际贸易纷争,钢铁行业及企业应加快产品升级与技术创新,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多元化布局市场,开拓更多新市场,通过探索合作加工等模式,规避欧美国家等加征关税。 对于如何破解钢材消化难题,董才平认为,钢铁企业要练好内功,从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方面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效益。“首先,应做到避免同质化竞争、打价格战,企业应致力于产品差异化;其次,要增加品牌赋能价值,提升企业辨识度与客户信赖度;最后,拓展海外销售网络,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缓解国内消化压力。”他表示,中天钢铁正在与央企合作,为其海外工程项目提供钢材。 据介绍,2025年是中天钢铁的“全员创新突破年”。“要创新创新再创新、突破突破再突破,一直围绕降本、提质、增效推进管理目标加速实现,营造全员创新创效的浓厚氛围。”董才平说。 AI为钢铁行业带来无限可能 人机协同作业将成为常态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董才平认为,要真正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中国钢铁企业要解放思想、主动拥抱AI(人工智能),以场景为王、以数据为本、以生态为基,培育新质生产力,重构核心竞争力。 图为董才平‍‍ 在AI应用过程中,钢铁企业面临着应用场景多、需求差异大、标准难统一的问题。为此,董才平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快完善数据采集、算法应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准化和可复用性建设。同时,要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及人工智能企业与传统产业深度合作,研发适用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我们国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相信只要我国科研机构、实体工厂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AI应用水平一定会达到新高度。未来,钢铁产业还会有更多创新和革命等着我们去做。”董才平表示。 中天钢铁将继续深化与国内科研机构及高校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创新应用,努力把中天钢铁打造成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企业。董才平向《中国冶金报》记者透露,中天钢铁淮安基地主要从事汽车轮胎的子午线深加工,初始就按照“灯塔工厂”的标准设计,目前机器人使用量已达到1000多台,计划今年下半年申报“灯塔工厂”评定。 在董才平看来,AI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可以理解为给工厂装上了“超级大脑”。这个“大脑”能帮企业完成3件以前做不到的事:一是用AI大数据代替老师傅的“经验值”,带动生产决策从传统的“经验驱动”模式向“数据驱动”模式转型;二是让机器学会“打配合”,提升设备间的协同效率;三是让AI变成“预言家”,帮助生产管理决策。 “人机协同作业将成为常态。”董才平认为,“单一技能的人才已难以满足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而既精通钢铁生产流程又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成为钢铁企业的迫切需求。到今年底,我们将给近2万名员工每人都配备一个AI助理,帮助员工做数据收集和统计等日常重复性工作,后续会开发更多AI应用场景。” 董才平介绍,中天钢铁将把智能化转型策略与人才培养战略深度绑定,逐步重构岗位职责与培训体系,搭建起人机协同决策机制,逐步将工人从体力劳动者转化为AI技术协作者,形成“机器处理数据、人工决策干预”的新模式。
【来源:中国冶金报社 】 【发布日期: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