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 永续辉煌(第三期)
【发布日期:2017-09-15 15:12:18】
    不负韶华 永续辉煌

    ——纪念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兴钢伟业20周年
 
    2001年至2005年,集团完成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步入“做大做强”的发展快车道。期间,集团投资超20亿元完成两轮发展规划,热电厂二期工程投运,并一次并网成功,70万吨螺纹钢生产线、1#高炉、120万吨优钢工程等相继竣工投产,至2005年,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108.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8.59亿元,利税4.43亿元,一跃成为常州首家产销双超百亿元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列榜单第356位。

    2005年至2008年,集团启动第三轮发展规划,实施老区技改工程,加快产业升级步伐。4#、5#高炉相继建成投产,1#高炉完成扩容,炼钢厂上马80吨转炉,轧钢厂建设70万吨合金带钢生产线……16大工程项目,实现了500万吨产能突破,集团正式迈入中国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行列。

    本期推出《不负韶华 永续辉煌》大型专题报道第三篇章《励精图治 北区钢城定基业》

    励精图治 北区钢城定基业

 (2005年~2008年)

    至2005年,集团完成两轮发展规划,跨越式发展成为常州首家百亿企业。2005年至2008年,集团启动第三轮发展规划,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2006年,集团对老区技改作出规划。2007年,老区技改工程启动。2008年12月17日,5#高炉正式投产,标志着集团形成年产焦炭25万吨,球团矿100万吨,发电12亿千瓦时的生产规模,正式迈入500万吨钢产能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行列。

    此外,集团始终致力于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钢城,践行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绿色承诺。
 
    步步为营  推进第三轮发展规划
 
    实施老区技改工程

    2007年下半年,老区技改工程16个建设项目启动,是集团历史上投入最多、难度最大的技改工程。其中:炼铁厂建设4#、5#高炉和1#高炉扩容,烧结厂建造2座180平方米烧结机,炼钢厂上马80吨转炉,轧钢厂建设60万吨合金带钢生产线,建设新中钢运河大桥等是技改的重点工程。各个项目在建设中挂图作战,各级领导、广大技术骨干和施工人员工日夜奋战,攻坚克难,保证工程顺利竣工投产。

    4#、5#高炉及1#高炉扩容改造相继投产

    2007年5月3日,老区技改首个项目550立方米的4#高炉打下第一根桩。工程总投资2.8亿元,设计年产生铁65万吨。工程由中国十九冶、二十三冶承建。2008年5月28日,4#高炉点火烘炉,次日顺利出铁。850立方米的5#高炉工程投资3.54亿元,设计年产铁100万吨,2007年9月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多,于2008年12月17日正式投产。

    在5#高炉建设的同时,2008年2月,1#高炉由280立方米扩容至550立方米的技改工程开工,总投资1亿元。徐开斌为项目负责人。工程由新兴重机工程公司承建。2008年7月,1#高炉扩容工程顺利完成,10月15日正式投产,年产铁能力提高到60万吨。

    80吨转炉投产

    为了更好地解决轧钢的原料,集团决定在北厂区上马转炉。2007年1月22日,80吨转炉工程开工建设,主要设备有600吨混铁炉、80吨转炉、80吨精练炉各1座,6机6流连铸机1套。工程总投资3.5亿元,设计年产钢100万吨。2008年10月6日,80吨转炉点火投产。投产后,集团转炉钢年产能力提高到350万吨,可生产15个优钢品种,加快了集团实现普转优结构调整的步伐。

    2万立方米制氧机组投产

    在建造80吨转炉时,集团按照规划布局决定在南厂区建设与之配套的制氧机组。2007年10月28日,2万立方米制氧机组工程开工,总投资1.44亿元,由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包建设。制氧机组主要设备购置于德国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为国际领先水平。生产能力为每小时氧气2万立方米、液氧900立方米、氮气2万立方米、液氮100立方米、精液氩800立方米。12月5日,制氧厂成立。2008年11月17日,2万立方米制氧机组投产。

    60万吨合金带钢投产

    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着眼于产品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优钢比重。合金钢材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大大高于普碳钢,生产合金钢材是紧贴市场需求,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2002年90吨超高功率电炉投产为开发和增加合金钢材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国家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的政策,2007年下半年,集团决定改造螺纹钢生产线,形成年产60万吨高强度合金带钢的规模。11月15日,区经贸局同意集团60万吨高强度合金带钢技改项目备案。12月25日,集团成立60万吨合金钢技改工程项目指挥部,梅高阳任总指挥,吴献阳、薛永伟任副总指挥。带钢工程总投资1.64亿元,主要设备有邯郸钢铁集团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制造的Φ700毫米可逆式粗轧机组、2立9平精轧机组共13架轧机,大型高压水除鳞机等。生产线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实时控制、监视和统一调度。工程设计年产量为80万吨,轧制钢种为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产品规格为1.8~6×160~400毫米的热轧窄带钢等20余个。2007年12月28日,合金高强度带钢工程顺利点火烘炉,2008年1月16日,生产线顺利过钢,热调试取得成功,5月31日正式投产。

    中钢大桥建成投用

    京杭大运河横贯集团老区东西。80年代,钢厂跨过运河到南面发展后,开坯车间的钢坯要经过运河下游的横林大桥运往河北的线材车间,往返2.5千米。高炉投产后,铁水往运河北面运送既不方便又欠安全。2007年1月19日,集团决议在横贯生产区的运河上架设大桥,并于11月15日开始施工。2008年3月5日,江苏省交通厅航道局发出《准予交通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意集团在苏南运河常州段80K+400m新建中天钢铁运河大桥。大桥总长369.04米,宽10米,载荷能力118吨,通航孔70×7米。工程总投资2450万元,由钱建平、吴良平负责,常州宏润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2008年9月30日大桥建成后,集团运输费用大幅降低。
 
 
    主动出击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大投入实施十项节能减排项目

    2005年,集团注重环境保护,致力于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年,集团投入400万元改造高线厂2#加热炉,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0吨,烟尘9.6吨,还先后投入1330万元对一炼钢除尘系统进行改造。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4月份,3万立方米煤气柜投入运行,加快煤气回收利用步伐,全年回收利用转炉煤气600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15亿立方米。热电厂3#机组锅炉煤气掺烧技改项目于上半年完成,投运后当年节约原煤5.2万吨,实现经济效益2193万元。将转炉渣、高炉渣球磨后作为烧结原料等重新利用的各类物资价值达7000余万元。炉料部回收各类物资价值1.55亿元。

    2006年,董才平明确提出,要坚持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的高效转化,废弃物的高效再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与环境和谐的生态钢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节能降耗双管齐下,充分利用废弃物,提高钢渣、高炉渣、除尘灰、水处理油脂、煤气、氧化铁皮的回收利用率。这一年,集团投入300万元改造高炉、一炼钢的除尘系统,确保炼铁、炼钢烟气排放达标;投入1200万元实施高线厂、二轧厂清洁生产技改和建造煤气加热炉;投入300万元改造净水站及二轧厂、三轧厂、烧结厂的循环水。8月,两台3000千瓦/时高炉TRT余热发电机组投运,并网发电。

    至此,集团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达数十个,通过热装铁水炼钢,连铸坯热装热送,绿色照明系统等,累计年节电1.1亿度,节约标煤15万吨、外供蒸汽50万吨。内部生成的污泥、杂料全部回收作为球团、烧结原料,钢渣、铁粒子等回收至转炉炼钢。三废综合循环利用率超过85%,各类物资循环利用年效益近5亿元。全年高炉煤气回收率达到92%,转炉煤气回收率75%,利用煤气25亿立方米,回收蒸汽5.5万吨,废水达标率≥95%,万元产值能耗为1.11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0.484吨标准煤,下降率30.36%,提前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五年下降20%的目标。

    高标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2007年,集团制定了《“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承担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方针,充分运用管理节能、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手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优化能源、资源利用结构,坚定不移地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集团围绕与省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期间实现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积极实施节能减排项目。7月底,投资3500余万元的铁前系统环保技改项目竣工,有效控制了铁前区域的粉尘排放,每年减少粉尘排放5000余吨。这一年,集团高炉煤气综合回收率达到95%,回收量16.35亿立方米,转炉煤气回收率提高到90%。热电厂稳定煤气掺烧,消化富余煤气2.15亿立方米。烧结厂利用各类杂料14余万吨,其中污泥近6万吨,氧化铁皮3.6万吨,尾砂6000余吨,矿耗下降0.06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达1亿元。钢渣、铁粒子等回收至转炉炼钢。集团吨钢能耗0.64吨标煤,比上年的0.696吨下降8.05%,超额完成了节能目标。

    2008年,集团重点是治理粉尘、废气和水污染。热电厂3台220吨/小时高温高压煤粉炉烟气脱硫工程于2007年4月开工,2008年11月建成,总投资3045.68万元。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857吨,综合去除效率达94.6%。工程通过区环保局“三同时”验收,提前完成集团“十一五”二氧化硫污染治理任务。

    2008年7月2日,集团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定为常州市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10月,国家发改委对“千家企业”2007年节能目标责任进行评价考核,集团在江苏省65家企业中被评为“超额完成”等次的单位。11月18日,省清洁生产验收小组到集团,审核通过了热电厂强制性清洁生产验收。省环保厅、省环科院等单位领导及专家并对3#锅炉引风机变频和煤气烧嘴改造项目一致给予好评。该项目实施后每年节电212万千瓦时,节煤2.4万吨,确保热电厂实现清洁生产。在污水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集团在COD减排工程中,从2006年起累计投入700万元对各厂循环水管道、水处理设施进行完善改造,提高水循环利用率。2008年COD减排450吨,节约用水200万吨,减少污水排放500万吨。同时,加强固废物的管理,对高炉水渣及热电厂粉煤灰、脱硫渣、炼铁和炼钢除尘灰进行有效处置,实行二次资源再利用。全年综合利用污泥8万吨,氧化铁皮5万吨,瓦斯灰2万吨,钢渣3万吨等,回收和利用煤气60亿立方米,折合标煤约38万吨,综合利用效益超过3亿元。是年,集团获省、市节能减排奖励经费300万元。

    绿色钢城初现雏形

    集团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努力创建绿色工厂,以建设“绿色钢城”、“花园工厂”为目标。2005年投入150万元,开展本部厂区绿化工作,平整绿化场地15万平方米,铺种草坪和播种草籽13.5万平方米,栽种各类花木7万棵,坚持做到每项工程建设结束随即绿化到位,营造“道路宽平坦,两旁绿化带,四季花飘香”的优美环境。2006年,集团进一步加强对绿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绿化管理委员会,董才平任主任。集团将绿化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加大绿化投入,以高起点、高标准、地毯式绿化的模式,实现厂区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100%。全年共栽种香樟、杜英、白杨树1.1万余棵,其他乔木2343棵,各类灌木37740株,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同时,在老区和新区重新划分各厂绿化、卫生包干区,每天清扫及保洁道路面积达11万平方米。2007年,集团以建设“森林工厂”为目标,努力将集团打造成“花园式工厂”。9月6日,董才平在《创业十周年暨中天钢铁成立六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营建中天钢铁“花园工厂、绿色钢城”的全新形象。同日,集团成立绿化环卫处。是年,绿化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6.07万平方米,建成苗木基地5.4万平方米,新种、移种树木2.5万棵,绿化总面积达到22.9万平方米,绿色钢城初现雏形。
兼并收购壮大根基    多元发展阔步迈进
 
    集团快速发展需要拓展空间,需要平衡原料供应,需要提升企业形象。2005年至2008年,集团先后兼并收购了武进大众钢铁有限公司、常州大酒店和常州龙祥钢铁等公司,同时新建录安洲码头、中天实验学校,立足钢铁主业的同时,逐步推进港口、酒店、航运等产业发展,构建以钢铁为主、多元协同发展的格局。        
 
    收复失地  收购大众钢铁有限公司

    1999年5月,武钢集团公司在武进大众钢铁公司中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新加坡大众钢铁有限公司,武进大众钢铁公司成为外商独资企业。2001年,集团成立后,民营企业的活力得到充分发挥,经过两轮大发展,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而相邻的武进大众钢铁公司渐呈颓势。2006年,集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集团商定由台资企业华新丽华公司出面收购武进大众钢铁公司,并即时转让给集团的方案,得到武进区委、区政府同意。2007年6月,华新丽华公司向集团正式交接武进大众钢铁公司所有资产。集团收购武进大众钢铁公司,收回了失去13年的武钢领地,为第三轮发展实施老区技改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升形象  收购常州大酒店

    常州大酒店位于常州市中心,1990年10月开业,是常州首家五星级旅游饭店,主楼高27层,拥有客房398间(套)。2007年12月10日,在常州市政府协调下,集团收购常州盛庆贸易有限公司持有的常州大酒店88.5%的股权。另外11.5%股权于2010年12月20日由持股人转让给集团。集团收购常州大酒店,提升了企业形象,常州大酒店成为了集团在市中心的重要形象窗口。
 
    扩大生产 收购龙祥钢铁

    常州龙祥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祥钢铁)位于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2003年成立,是一家中港合资企业。该公司占地500余亩,员工700余人,有高炉1座、超高功率电炉2座,年产铁水40万吨、优特钢与合金钢连铸钢坯60万吨,至2008年5月,龙祥钢铁陷入困境,企业亏损达1亿元,正寻找东家进行资产重组。

    5月5日,集团斥资3.5亿元收购龙祥钢铁。集团在组建龙祥钢铁新领导班子的同时,提出了确保“三个稳定”(人员、生产、经营稳定)的要求。5月中旬,龙祥钢铁组织100多名骨干人员分批到集团参观学习,感受集团的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修改和完善了10多项规章制度,逐步理顺各项管理工作。集团针对龙祥钢铁停产待料的状况,调拨资金和原材料,使之迅速恢复生产。同时,集团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其制定高炉炉况整改方案,组织人员对5机5流连铸设备进行大修。通过整改和检修,6月份高炉日平均出铁量达700吨,比5月的577吨提高了21.3%。   

    2011年9月28日,集团根据省、市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着手关停龙祥钢铁,安排班车接员工到集团上岗。2012年2月29日龙祥钢铁正式停业。
 
录安洲码头

    常州长江录安洲港口码头工程始建于2006年。围绕建设1000万吨级特大型钢铁企业的目标,为了保障大量矿石原料的储备、运输,集团抓住常州市开发长江录安洲港口的机遇,与常州交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长江码头。

    港口码头一期工程的两个5万吨级码头于2006年12月28日开工。2007年7月7日,董才平率董事会全体成员考察录安洲港口建设情况。是年底,投资4亿元的录安洲港口2号、3号5万吨级、长度454米的2座泊位竣工。2008年1月4日,董才平和李军陪同市长王伟成、副市长韩九云等领导视察录安洲码头一期工程现场。12月2日,录安洲长江码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录安洲港口码头为集团矿石原料的装卸、仓储、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并面向沿江地区承接内外贸集装箱及杂货、散货业务。是年,实现营业收入996.58万元,安全靠离泊船舶501艘。2009年,集团继续投资3.5亿元建设6个1000吨级泊位的港区夹江码头一期工程,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35万元,完成集装箱6.33万标箱,散货吞吐量345万吨。2011年5月6日,在全省物流工作会议上,录安洲长江码头公司获“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称号,副省长史和平授牌。这年,港区进一步提升集装箱装卸功能,提高了为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并新建2个1000吨级夹江泊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020万元,完成集装箱13.1万标箱,散杂货吞吐量673万吨。2012年,码头公司积极开拓内贸业务和增长型客户,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被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全国交通运输重点联系物流园区(企业)”称号。2013年7月,投资2.11亿元的4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建成,年吞吐量可达165万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98%。2014年4月4号泊位工程启动建设,至2017年1月工程完工,总投资约7.2亿元,建成包括10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3个,泊位长336米,宽22米,配套建设相应的码头作业平台、转运站、引桥、仓储等附助设施。
 
    中天实验学校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是集团投资1.5亿元建造的民办学校,座落在奔牛镇,占地面积6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6880平方米,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2007年8月18日,集团成立学校筹建指挥部,董才平任总指挥,谢建伟、赵金涛、任甫林任副总指挥。9月7日,区发改局对实验学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作出批复,同意分两期建设。2008年9月1日学校正式落成,可开设初中31个班。董才平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说:“我们办学不求经济回报,只求回报社会,为促进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作出一点贡献。”他明确表示办学所得全部用于设立奖学金,补助困难学生等。2009年12月18日,董才平到学校为全体教职人员作题为《培育杰出人才,创建中华名校》的专题讲座,提出“三个五年”的目标要求,即五年建成市级名校,十年建成省级名校,十五年创建中华名校。学校瞄准“中华名校”的目标,已经连续7年取得中考好成绩,四星级以上高中录取率保持在90%以上,被省常中、省奔中等优质高中录取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访问统计: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