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发布日期:2015-07-31 10:06:00】

这个夏天,中天钢铁人才涌动。
 

    7月17日,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典礼暨首届“中天班”入厂实习动员大会在中天钢铁隆重举行,151名中天钢铁定向培养的学生顺利毕业,直接签约进厂上班,另外34名“中天班”学子正式开始为期一年的入厂实习。
 

    就在这个月,中天钢铁第8批共75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的签约大学生到常州报到,正式加入企业,中天钢铁与安徽工业大学合作办学的函授站首批2013级146名本科、专科学生也顺利毕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不仅技术工艺创新需要人才的更迭,而且企业的精神、文化和良好的基因需要人才传承。所以,只有保持队伍的长青,才能实现发展的长青、基业的长青……”这是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对企业人才发展的定位,也是中天钢铁的人才观。
 

    2008年,在金融危机肆虐的关头,中天钢铁投入120亿元启动企业转型发展规划,同时,一场看不见的“人才强企十年规划”也同步进行。转眼8年过去了,在市场整体更加低迷的形势下,中天钢铁的优特钢比已超过50%。中天钢铁转型升级迈出关键一步的背后,是企业探索出了一条特点鲜明的人才快速发展之路,登高望远,厚积薄发。
 

 

待遇引才  雕琢传承企业基因的“璞玉”


 

    “对于中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年轻企业,需要的不再是一个、两个解决眼前问题的行家里手,而是一大批具有新思想、可塑性强的‘璞玉’,我们给予他们充分雕琢成长的舞台,甚至犯错的机会。在他们之中,只要有20%成才,企业就能收获到一大批价值连城的‘美玉’。这样的人才传承着企业的基因,更踏实、更忠诚。”在谈到人才引进时,董才平这样说。
 

    中天钢铁高层在谋划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宏图时,落下了一着“妙棋”。2008年,第一批300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冶金院校的毕业生加入中天钢铁。对于这批刚入职的“清一色的本科以上”“全部都是对口专业”“不乏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毕业生,中天钢铁给予了他们格外的“偏好”———“高工资”和“定向培养”。 
 

    负责大学生招聘工作的中天钢铁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齐兴霞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集团对于这批新来的学生给予了优厚待遇:本科年薪起步6万元,硕士7万元以上,每个新进来的学生都有职业生涯导师帮助其规划,人力资源处定向跟踪,实行一人一档,定向培养,基层负责落实。“他们一批批被分配到基层,从轮岗实习干起,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像种子一样被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上,发芽成长。”齐兴霞说,中天钢铁制定了严格的人才流失考核制度,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因为人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是未来与行业顶尖企业竞争的基石。” 
 

   今年,中天钢铁制定了更加完善和给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签约大学生以见习技术员岗位入职,实施为期2年的定向培养,并通过一年一次的公开竞聘竞选技术员或副班长,最终实现20%比例大学生走上关键岗位。同时,企业还新建7幢“人才公寓”,陆续分配给适婚人才“拎包入住”。
 

    目前,中天钢铁本科学历以上的干部比重约50%,这个数字较8年前翻了一番多。根据中天钢铁《人才强企规划》,未来,中天钢铁80%的干部队伍将由这些适应“互联网+”和优特钢发展大趋势发展思路的本科以上高素质人才组成。 
 

 

制度育才 订单化培养加速自我造血 
 

 

   与每年引进百余名高素质的专业对口大学生相对应的是,中天钢铁内部已形成校企合作的自我造血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传承了常武地区的传统,具有浓厚的区域特色。
 

    职业教育发展高度发达的常武地区,历来重视校企间的合作,将企业的资本、资源优势与学校的科研、技术优势充分结合,加快实验成果的转化率,推动产业的升级。中天钢铁正是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将校企合作从技术工艺成果转化延伸到了人才建设上。
 

    2011年,中天钢铁创造性地推出生产骨干回炉深造计划,精心从生产一线选拔出160名生产骨干,推出“带薪脱产”制度,组织前往安徽工业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深造,“将已经成为生产骨干的一线员工再次送到高校进行系统化回炉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目的就在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我们相信可以迸发出新的‘火花’。”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党委副书记李军总结道。
 

    近年来,在校企合作上尝到甜头的中天钢铁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12年,中天钢铁与安徽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函授站,实现了在职员工边工作边深造的夙愿;2013年5月,中天钢铁携手东北大学,在常州科教城成立东北大学-中天钢铁研究院,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教学实习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2014年,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中天钢铁订单委培班”开班,151名“订单培养”人才加入企业,无缝到岗对接,“中天班”首批34名学员也开始了定向实习,中天钢铁专门设立奖学金,并按工作年限标准为学生报销部分学费,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此外,中天钢铁还与常州科教城签订实施“千人计划”,科教城每年负责为中天钢铁培训千名高素质技术工人。
 

 

环境聚才 建立自己的“西点军校”
 

 

    今年45岁的朱海岗曾是一名技校毕业的模具工,现在已成长为中天特钢公司设备处的一名主任工程师,是中天钢铁有名的电气自动化方面技术能手,先后获得过“常州市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等称号。他坦言,自己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的悉心培养。
 

    从进厂开始,朱海岗就接受了3个月的岗前系统培训,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了岗位环境。被分配到分厂后,他与厂部安排的师傅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迅速掌握了岗位技能。2001年,他被企业选派到德国巴登钢厂进行技术培训;2009年,他又成为中天钢铁干部管理学校脱产培训的首批学员。
 

    董才平是中天钢铁干部管理学校的创始人,也是校长,在他的眼里,干部学校就是中天钢铁的“西点军校”。每年,干部学校都会分批组织班组长以上干部进行为期一周以上的脱产培训,每名中天钢铁的班组长以上干部都是其学员,只有参加并通过培训考核,才有机会晋升。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抽出时间进行管理、业务方面的脱产培训,有助于实践和理论的升华,带着问题去培训,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到岗位。”中天钢铁培训中心负责人沈小妹表示,“参加干部管理学校培训,不是度假,而是一项严肃的无条件服从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代表着一份荣誉和使命。” 
 

    今年5月份,刚刚参加完2015年度脱产培训的朱海岗坦言,今年培训中关于钢铁行业融合“互联网+”的培训课程给了他很多启迪。 
 

    在中天钢铁,各级培训已蔚然成风,除了干部管理学校的脱产培训,公司领导以及中层一把手领导每周还要参加内部的基础管理培训,企业内部各分厂、单位还不定期组织内部技术沙龙、文化讲坛等活动。除此之外,培训中心常年举行针对全体员工的基础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岗位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责任感和归属感,营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专业成才 激励技能人才比武 


 

    通过多年来的持续投入,中天钢铁已拥有了国际一流的装备,一流的装备要有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来驾驭。因此,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训也是企业人才建设的重要分支。
 

    2011年,中天钢铁依托挂牌成立的冶金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职业工种鉴定,成为全国首家民营钢铁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目前已实现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各主体工种的技能鉴定,累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012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944人。
 

    在中天钢铁,每年开展近5000人次的各类技术比武、技能培训活动,从班组到工段,到厂部,再到全公司,全年有200多场各类技术比武贯穿企业。“今年起,这样的技术比武已经不用全部由公司层面牵头组织了,很多时候都是厂部自发组织的,各分厂都会积极响应参加。”曾经牵头组织负责此项工作的中天钢铁党委办主任杨峰坦言,从牵头组织被动参与,到自发承办积极响应,这种进步的背后体现出分厂内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
 

    “这主要得益于激励政策的刺激。”杨峰介绍,对于技能人才,中天钢铁专门出台了各类激励措施,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将员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技能水平和实际贡献挂钩,设立技能津贴,让在聘的技能人才按月享受200元~1200元的技能津贴;打破职工身份界限,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对应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级别的工资福利待遇;设立技能人才开发专项奖励基金,对做出突出贡献、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取得各类成果、获得各类荣誉表彰的优秀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建立技能人才申诉通道,为技能人才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平等、公平的政策环境,以此调动员工争做技能高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今年,我们将规划建设企业大学。”李军介绍说,办企业大学真正的目标不是局限于短期的业务需求,而是着眼于整个组织能力建设和企业文化的系统研究,是培养员工综合学习能力的平台。“我们需要更高水平的转型升级,为此,集团已启动‘522’工程,即在现有基础上打造50万吨规模精品钢,200万吨特钢,200万吨优钢,实现转型升级的二次跨越和质的提升。所以,人才建设也要向更高层面升级,这是企业在低迷形势下必须修炼的内功,为的是在市场回暖和行业转型后实现厚积薄发的飞跃。”  

(来源:中国冶金报  记者:朱元洁)

访问统计: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