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钢铁行业形势如何
【发布日期:2017-03-15 12:33:00】
本期嘉宾
 
张志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董事长
 
董才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
 
张武宗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石横特钢集团董事长
 
叶新华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江  波 全国人大代表、马钢高级技术主管
 
徐筱芗 全国人大代表,安阳钢铁集团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
 
贾  康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才  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  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朝晖 全国政协委员、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钒钛合金研究所所长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本期主持人:郭小燕 郭俊国 吕林 孙正平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右)接受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陆闻言(左)专访。(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顾学超 摄)
 
    1.2016年钢铁行业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您预计2017年的钢铁行业形势将如何走?
 
    张志祥:我觉得2017年的利润应该比2016年还要好一些,这是利润在回归到合理水平。我们只要把去产能工作做好,真正按照国家要求,在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完成清除“地条钢”的任务,把税收的工作做到位,让企业的税负更加合理,我相信我们行业的盈利能力应该比去年还要好一些,这是可持续的。
 
    董才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几组数据很鼓舞人心———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钢铁行业未来形势向好。
 
    张武宗:我预测2017年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总体来讲比2016年还要好一点。因为短期市场得到了平衡,环保限产、淘汰落后产能、取消重复建设产能的措施会持续推进下去,而国家投资的项目暂时不会撤销,意味着投资已经定型,今年的需求应该是不变了,但是产能在缩减,所以形势会比较好。
 
    江波:我对2016年全行业总体盈利这种形势是否可持续、能持续多长时间,抱有疑问。去年,部分工业企业的利润率从-2%左右到+8%多,上升了约11个百分点,今后难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对此,企业还是要有危机感。
 
   才让:2017年总体上还会延续2016年的势头,因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调整,“三去一降一补”力度也比较大,这样对我们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贾康:在2016年钢材市场明显转暖之后,2017年钢铁行业相对而言谨慎乐观。钢铁行业实际上从2016年第二季度以后,已经从困难局面中缓过来,不会再迅速回到那种严重困难的局面。这个时期,钢铁行业应乘势发展,2017年可能会过得更好一些。
 
    孙朝晖:如果按照2016年的趋势发展下去,2017年应该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势。但要注意一些倾向,处理好低端市场问题,特别要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
 
    2.2017年,您觉得有利于钢铁行业发展的机会是什么?要把握这些机会,钢铁行业有哪些“短板”要补?
 
    董才平:应该进一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央行、银监会等部门要出台更为详实的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明确支持对象、支持内容和支持方式,真正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彻底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让实体经济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冲劲。
 
    叶新华:我认为2017年会更好,基于两点:第一是我国经济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第二是国家还在继续抓去产能、清除“地条钢”的工作。这为钢铁行业恢复正常秩序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相信钢铁行业会越来越好。钢铁行业的主要“短板”还是产能过剩和“地条钢”,要下决心把过剩产能给去掉,清除“地条钢”之后,也要防止电炉钢蜂拥而上。这两个“短板”去掉之后,钢厂要加强自律,不要随意增产。
 
    才让:对2017年的冶金行业,我持乐观的态度。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在内,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是现实存在的。当然问题和困难也很多。钢铁企业自身在“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中也要发力,任何成本都要降,去产能,去杠杆,再加上补科技的“短板”,补环保的“短板”,补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的“短板”,大环境对我们是有利的。
 
    李卫:7亿多吨钢的需求还在那儿,但是钢铁企业应该尽力做一些高端的精品。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还要加强话语权方面的建设。这个涉及规则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国家应该抓这种大事,钢协也要发挥作用。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石横特钢集团董事长张武宗(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当日的《中国冶金报》内容进行点评。(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顾学超 摄)
 
    3.在企业增效方面,您的企业有什么好的做法和经验?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董才平:如果目光只局限于低档次产品,依靠跑量生存,企业迟早会被淘汰;只有加快研发核心技术,挑战高端产品,才能走得更远。早在2005年,中天钢铁就看好高端产品的市场前景,制订了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普转优”、五年“优转特”、五年“特转精”,目前已经处于“特转精”的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产业培育新动能,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中天钢铁打造精品基地的目的也是通过产品、服务等创新,实现企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张武宗: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追求规模,只追求企业的成长性。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结构的调整、盈利能力建设、技术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上。例如成本,我们的目标是每吨钢的成本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0元以上,实际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0元。
 
    叶新华:从元立金属制品集团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我们始终坚持不追求产量规模扩张,而是充分利用现有产能精耕细作,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国家发改委给元立批复的产能是500万吨钢规模,2016年,元立集团只产钢449万吨,产材384万吨,产金属制品185万吨。我们不生产建筑用钢,95%以上都是生产用材。其中50%的钢材都是通过自己深加工,然后再出厂。我理解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在产品结构上努力向优质、高端产品转型;二是深挖内部潜力,向循环经济要效益、要生存空间。过去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这么做。
 
    徐筱芗:安钢在享受去产能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环保的压力。安钢地处京津冀周边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后,环保要求更趋严格,尤其在采暖季,受限产政策的影响,钢材产量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安钢也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一方面,安钢将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着力改善环保设施,以满足更高的环保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在生产经营上将严格执行根据市场需求排产的策略,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着力提高市场供给质量。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才让(左)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顾学超 摄)
 
(本报记者刘加军,实习生樊三彩、张玉对本文亦有贡献)
访问统计: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