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钢城崛起的见证者
【发布日期:2013-04-07 12:59:53】

   

       3月里的阳光,满载着复苏的温度,点亮了中天钢铁厂区巨大的锅炉房、厂房、运输架……车子刚开进常州戚墅堰区就看到“中天钢铁集团”六个金灿灿的大字,这个撑起常州钢铁行业的巨人,已经成为常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在集团行政楼2楼的会议室,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身体硬朗,穿着一身西装样式的工作服,手里拿着笔记本和自己写了四页纸的报告材料,他就是中天钢铁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林兴。每次讲演或是报告,他都亲自写材料,这已经是保持了30多年的习惯。
  从当初刚进武进钢铁厂参加工作,到今天身为中天钢铁集团党委副书记,他已经为企业付出整整40年。2012年,面对钢铁行业的寒冬之年,中天钢铁集团逆势而上,实现了营业收入751亿元,年产钢能力1000万吨的历史跨越。他见证了一个小钢厂从破产边缘到缔造千亿梦想的奇迹,他经历了一代代领导人的变换更替和企业文化的革新传承,同时,他也是中天钢铁这个奇迹的缔造者之一。

  企业成长的见证人

       1973年3月25日,李林兴进入中天钢铁集团前身——武进钢铁厂参加工作,钢铁厂只有78个工人。
       2012年,中天钢铁集团拥有总资产500亿元,员工15000余名,产业多元发展涵盖钢铁、物流、地产、教育、投资等,连续八年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稳居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69位。
       “从我个人来讲,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企业从小到大的一个全过程,一直到今年的3月25日,应该说在企业已经整整四十年历程了。”他回忆着企业的成长经历,给我们讲述五代领导人的故事。
       第一代领导人是周凤翰,那个时期,所有的干部员工都是在企业领导人的义务劳动带领下带出来的。政府投了10万元钱,其他都要靠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创业,没有周末,设备都是30年代的老设备,动力就靠一台拆下来的柴油机,轧钢都是手工劳动,二三十个人拉一部车,用一把钳子,一个钩子把烧红的钢条一根根从炉子里拉出来。
       一天下来都是一身汗,下班后洗澡,水泥砖砌的池子,运河水打进去,然后两个人抬一根烧红的钢条放水里,把水烫热洗澡。
       第二代领导人是符伯平,那是一个同甘共苦,风气纯真的年代,大家生产了钢材,然后就用拖拉机把钢材拉到集市去卖,二月二十横林赶集 ,三月二十八遥观赶集。卖了钢材之后就可以发工资了。
       第三代领导人是梅岳训,在1982年接手企业后,就开始进行企业整顿,实施一系列的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规划管理,逐渐将企业发展成为正规军,两年后,梅国兴就去党校学习,最后成了武进区委副书记。
       第四代领导人是叶忠大,从1985年接手管理一直到1997年,企业合资后濒临破产。在这十几年中,武进钢铁厂成为了武钢集团,规模逐渐扩大,直到1995年与新加坡合资之后,武钢集团开始走下坡路,合资后,300多个老弱病残的工人纷纷退股,好的设备被合资掉,武钢集团每况愈下,直到1996、1997年,武钢集团到了濒临倒闭的境地。
       第五代领导人是董才平,当时武进市市委市政府找董才平谈话时,交给他三个任务,第一让工人有活干,第二工资发得出,第三不要有人上访闹事,再撑两年,稳定两年就等着倒闭。在这种情况下,还是那套班子,那么点人,从1997年到今天,十几年中,董才平把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一个特大型的钢铁企业,这是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对董才平的敬重之心,李林兴表露无遗。他相信,好的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好的领导所传承下来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长久的基业。他希望把好的企业文化教给每一个员工,让它落地生根。
      从1982年任命为党委副书记以来,李林兴就一直紧抓企业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思想进步,而自己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负责人,则更要思想进步。”
      为此,他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积极探索,从做副书记以来,他从来不需要秘书,每次讲演都是自己写稿,备课时,他会把海尔的管理经验和张瑞敏的管理思想翻来覆去研究个透。“所以那个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文字大概要10万字1年。”
      1992年江苏省第一次高级政工师职称评审中,评审合格要求是发表5篇以上论文,他提供了21篇,资历上虽然不够,但他被破格提拔了。
      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进步,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他也从来没有放下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为此,他提出了日成本控制法。
       当时,厂内浪费现象严重,螺丝螺帽到处扔,1米多长的样管成堆的出现在钢渣堆上,为了控制浪费、节约成本,他提出了搞厂内银行,各个车间每天消耗的材料,仓库的出货进货都改为一种买卖关系,仓库所有的进货出货都要登记,生产车间领料,都要凭结转单,每天进行生产厂房的成本考核,并许诺,生产厂房节约的部分,员工可以获得三层的提成。制度实施之后,不仅扼制了浪费的坏现象,更使企业成本大大缩减,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原本长度不够的样管都被焊接起来接着用。
      以节约育人为出发点的日成本控制法,在之后的江苏省企业管理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并被大力推广。在江苏经委举办的大中型企业企管科展培训班中,该方法被讲了4批,很多企业都觉得这么做是很有实效的。
      现在,今年68岁高龄的李林兴还在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贡献着自己的余热,他每年都会为新员工上第一课——企业史和企业文化,去年还为600多个班组长分批上课,600多个人,分11批,每批50几个人开一个班,每课都是2个小时以上。2009年,集团董事会聘请上海交大、华师大等专家教授,用一年时间,对集团的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进行提炼,形成了企业文化的《中天九条》,他就希望这浓缩了精华的《中天九条》能深入到企业员工中去,落地生根。

  活到老学到老
       在党委副书记的岗位上,抓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工作,一抓就是31年,李林兴享受那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思考过程,这也是他对小时候没能安心上学的一种遗憾的弥补。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父母节衣缩食,他读到初二,但是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打破了他继续学习的梦想,好多次都在上学或者放学的路上,他饿昏了过去。父母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支持读书,他只能回家,然后开始学泥瓦匠,一学就是5年。
  随着技术越来越好,他接活的地方也多了,见到的世界渐渐宽广起来。19岁那年,他想离开农村去当兵继续学习。
  但是,当时人们普遍对子女当兵并不积极,当兵最后还是回来种地,没见有多大出息,另外还怕孩子碰上打仗,父母就是不同意,不让他走,又过了一年,他还是跑了出去。那一年他体检合格,成为了潜水艇学院的一名潜艇兵。
  刚进潜水艇学院,他就一心扑在学习上。既然当上了兵,那就要做个最好的兵,争取自己最好的成绩。因为文化底子弱,第一学期的学习没少碰钉子,但是他却不放弃,每到周末他就跑到教研室主任那去请教,请战友帮助辅导。临近毕业的时候,在全部125名学员中,他的成绩已经挤进前三,并因为他的努力表现成为学员中仅有的三名党员中的一名。
  工作之后,对学习的渴望,他从没有停止过。
  因为感到一生中学习时间没有赶上,文化知识很缺乏,80年的时候他到北京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进修了1年,然后到1985年通过成人高考,考上常州市党校学习2年,拿到了大专文凭,那时候他已经40岁。
  李林兴总结说:“从工作到现在40年,我有一点体会,那就是要把心思用在学习思考上,要活到老,学到老。”
  40年弹指一挥间,不管是在拿到大专文凭那一刻的欣慰,还是在中天钢铁奉献的时光,现在的李老坦诚自己是知足常乐,有两个孙女,一家其乐融融,另外他还有另一个梦,“十二届全国人大提出来,讲民生,实现中国梦 ,建设美丽中国,那我们中天钢铁也有梦啊,1000万吨钢,1000个亿的销售,员工收入每年以10%的平均速度增长啊!”
  

来源:江南时报 记者:智春亮

 

 

访问统计: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