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闪烁“降本增效”新亮点
【发布日期:2013-05-14 11:12:00】

 “控制高炉煤气放散项目效益明显,按财务测算,月增效益78.6万元(年增效益943.2万元),建议一次性奖励20万元……”日前,由能源管控中心申报的《控制高炉煤气放散项目成果鉴定表》上,集团执行副总裁刘伟如是批复。

     去年,是集团科学管理年,各部门围绕“狠抓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对标,深挖潜能;今年,是集团深入推进“科学管理、智慧管理”之年,各部门围绕“创新创优、巩固提高”八字方针,持续狠抓降本增效工作,在集团各个角落不断掀起了降本增效高潮。

  然而,对于一个职能部门而言,是如何创新思路和举措,最终让控制高炉煤气放散项目得以成功运行,从而让这一举措成为集团降本增效方面又一成功典型?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集团南区的能源管控中心,该部门负责对全集团风、水、电、气等能源介质的管理和控制,是集团动力保障重要的部门之一。

 

创新思维决定降本增效成与败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没有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就意味着没有梦想,是无法成就一番事业的。在目前依然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在集团降本增效的浪潮中,没有创新思维,犹如雄鹰没有了翅膀,无法在更广阔的天空里翱翔,犹如一支部队没有了意志,无法在残酷的战争中完胜。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想是王牌”,能源管控中心主任蒋国全在谈到创新思维时跟记者说道。“当时想,一边是煤气放散,另一边却因为煤气供应不足而增加生产成本,两边不都是钱吗?”蒋国全不仅有着创新思维,更有着主人翁的心态。

    “控制高炉煤气放散项目如果成功投运,不仅能减少集团煤气放散,更能减少热电厂的生产成本”,作为部门领导,如何算好“成本帐”,如何创新管理,如何部署、落实,蒋国全心中账目分明。

  集团原来每天的煤气放散量最高达150万立方米,而热电厂每小时的煤气用量平均为36万立方米。如保守估算,现集团每月可成功利用1000万立方米放散煤气,每立方米煤气按0.07元计算,集团每年可减少煤气放散840万元,倘若折合成标煤,大约每年为1.3万吨,按照一吨标煤近700元计算,每年可节约成本近910万元!

     不管是按减少煤气放散量计算和热电厂煤气增加量计算,还是按南区往北区送煤气量的效益计算和热电厂的效益计算,控制高炉煤气放散项目效益均十分明显。

    “集团此次奖励能源管控中心,这是对我们部门工作的肯定和鞭策,这将更加激发我们创新思维,努力工作,为集团创造出更多价值。”蒋国全说。

项目成功投运需解决两大问题

    “2012年6、7月份,热电厂4#锅炉运行后,如满负荷生产,每小时煤气用量应达到45—48万立方米,但实际煤气用量为每小时36万立方米,低于正常煤气用量水平”,控制高炉煤气放散项目负责人、能源管控中心副主任吴良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当时南区9#、10#高炉未投产,每天大约有20—30万立方米煤气需放散处理”。由此可见,能否将南区的放散煤气进行利用,当时成为了该部门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该项目的最大特点是不需投资,只需改变原有的运行模式即可”,然而,改变原有的运行模式,谈何容易?必须关闭2#、5#放散塔,将10万、20万立方米煤气柜退出管网运行,同时将8#放散塔的压力设定由最初的8.8千帕提高到12千帕!“对于煤气用户而言,煤气压力高,生产波动相对较小,但对于能源管控来说,却比较难以掌控,需频繁地进行调度、调节”。此外,如要确保热电厂正常生产,还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煤气柜退出运行后对管网安全运行的管控;二是保证和协调各个轧钢分厂的正常生产。当压力提高到12千帕时,各轧钢厂往往在开炉、烘炉、生产时难以控制点火和炉温。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部门领导的及时协调下,在煤气运行工段、能控大屏的积极配合下,能源管控中心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制定了诸多应急方案和措施,对各项运行数据进行了紧密跟踪和监督,未发生任何特殊情况。

访问统计: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