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钢铁的“自我革命”
【发布日期:2013-12-23 10:52:00】
  
 
  12月,中天钢铁集团实施机构改革的第6个月。眼前的中天大院人来人往,井然有序,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

  “退下来”的书记:编厂史总结“昨天”

  12月的一天,上午8:30,中天行政楼407室,中天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林兴办公室,《中国冶金报》记者敲开了门。李林兴没有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桌前做着例行考核、策划活动、审阅内部刊物等工作,而是将“战场”换到了办公桌对面的书案。

  案头,摆满了棕色牛皮纸档案夹,最久远的来自1979年。墙角,堆放着上百本泛黄的小日记本,这些都是他工作以来留下的札记。在李林兴的手边,一支钢笔、几沓稿纸,从档案中摘录出的历史脉络被清晰地记录在上面:1973年~1997年,钢厂起起伏伏,到1997年董才平接任厂长时亏损已相当严重;1997年~2001年,董才平没有甘于当“关门厂长”,着手整顿恢复;2001年~2012年,中天进入飞速发展期,产量翻了100多倍……几十年来,李林兴经历了中天从年产6万吨钢到1000万吨钢的巨大飞跃。

  “这次机构改革,中天将翻开新的历史篇章。”董才平对李林兴说。6月8日,中天钢铁集团召开机构改革大会,成立董事局,战略管控下属公司。“从我开始,集团董事会成员将全部退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层。”新当选的董事局主席董才平话音刚落,掌声响起。

  为中天奋战16年的董事会全体成员,全部退出中天经营层,37位50岁以上的中层干部也从一线岗位退出。接替他们的,是一群3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思想、有文化、有干劲。

  就是这位拥有中天发展的几乎全部记忆的老李书记,在“退下来”的80多天时间里,已经整理好了14年的档案。他说,“中天正当壮年,需要年轻的血液。”接替老李书记工作的,是30岁出头的杨峰。作为中天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深谙企业文化落地之道的杨峰在机构改革中被推选为党委办公室主任。现在,他正忙着筹划“中天绿色钢铁主题公园一日游”活动。老李书记对他的期望是:传统政工工作机制中,有需要的可以保留,但更重要的是创新。

  新上任的总经理:携团队把握“今天”

  当天上午10:00,中天行政楼305室,现任中天公司总经理王建伟刚刚结束了新班子的例会,其主题是:提高执行力。

  前一天晚上,王建伟从电视上听了一堂关于如何提高员工主动性的课程。他习惯性地拿了张旧报纸,将重点记录下来,就成了例会上一个不错的分享。

  1984年走进中天的王建伟,是新班子的“老大哥”,在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工程项目等部门都有过长时间的锻炼,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此次肩挑重担,用他的话说,是“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

  由于中天集团对中天钢铁有限公司实施总经理负责的效益考核机制,这个年轻的团队挑起的担子并不轻,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种种问题。新班子成员第一次开会,王建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多说“我们”,少说“你们”、“他们”。他推行的第一项举措是:包括他在内的中层领导干部,工作时间统一着蓝色工装。“分管领导都被要求直接到一线解决问题,和工人统一服装能减少距离感。”他如此强调。中天的职员向《中国冶金报》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王建伟去工作现场很少开车,多是步行。他解释说:“在走的过程中,更能发现企业细微的问题。”

  这个平均年龄仅35岁的年轻团队,很快传递出正能量,释放出冲劲和活力。机构改革推行5个多月来,中天的企业管理流程不断优化,建立起“扁、平、快”的管理体系,生产指标实现创优,产品质量得到改善。在生产经营继续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各种创新思维、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国内最大的600毫米断面连铸坯热试成功,第三条精品优棒材生产线正式投产,中天电子商务平台正式启动,各生产、管理、经营条线广泛开展企业品牌建设大讨论……

  安下心的董事局:围墙外筹划“明天”

  一切的变化,都让董事局成员欣慰。中天机构改革的初衷,就是要优化企业管理架构,建立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体系。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钢厂,到出现在“千亿级俱乐部”的晋级名单上,中天用了十几年时间。“在一个‘院子’里做到1000万吨规模的钢铁企业,全国为数不多。”这是中天人引以为豪的事。但随之而来的机构臃肿、墨守成规、决策缓慢、体制僵硬等“大企业病”也让他们感到了危机。

  改变的途径,就是企业决策层与经营管理层分离。这个称得上壮士断腕般气魄的改革,李林兴并不是今年才知道:“从去年开始,董总就与董事会成员一一面谈,征询意见。”一次次讨论后,董事会一致表决:同意改革。大家的想法一致:百年企业不能断层,有担当的年轻一代有先进的管理思路、超前的管理理念,能实现中天的超越。

  达成共识后,董才平开始谋划具体的操作模式。今年大年初七一上班,他就选定沙钢、津西等与中天有着相似发展经历、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作为学习对象,带领高管团队一家家取经。

  中天的未来管控模式渐渐有了轮廓:把“今天”交给年轻人,负责围墙内的生产经营;让负责“明天”、“后天”的人有时间拓展围墙外的空间。以董才平为首的董事局决策层分批前往北京、上海,接受MBA培训、学习深造;赴淮钢、青钢、中国台湾“中钢”等国内优秀的优特钢企业,就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非钢产业定位等交流取经,谋划多元发展。

  物流、酒店、地产、外贸、港口……成了中天新的舞台。“中天在外投资已达到60亿元,下一步要站在年产千万吨钢的特大钢铁联合企业的新平台上,精干主业,扩大辅业,挖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多样化经营。”董才平说。

  这场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改革,让不久前来考察的江苏省领导“难以置信”。然而,它就是这么真实地进行着…… 
访问统计: 172